王三叔回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多了一个人,眼露疑惑,不等问,韶韵便规规矩矩起来问了好,这位赤脚大夫她也是见过的,当日跟着陈老汉一起来看伤,因是女孩子的缘故,又伤在脖颈上,这位大夫不怎么好拉开衣领仔细看,只晃了一眼就给了草药,态度随便,她还在心里腹诽过他医术不好,因为她和陈老汉用的药草都是一样的。
“大夫好,我是韶韵,昨日傍晚还来您这儿看过伤。”韶韵说着扬了扬脖子,示意了一下。
“哦,那个小丫头啊!”王三叔这般说了一句,问,“怎么,伤没有好,还是药不对了?”
“不是,大夫的药很好,我都没事了……”发觉王三叔的目光落在自己摆动的手上,蜷起手指,不好意思地解释道,“今天不小心,摔了一跤,磨破的,用了大夫一点儿药。”
看了看旁边的石臼,韶韵脸颊上飘过一抹红云,不问自取,是为盗。她这么做,有点儿不太礼貌,不知这位会不会生气。
这年代会读书的人都是少数,会认字的便已经了不得了,有两种职业最受人尊敬,一个是官,不管是文官武官,手中有权,不尊敬也不行。再一个就是大夫,这职业,是人没有不生病的,平时不尊敬大夫,生病的时候难道不看病不求人吗?与其那时候求人吃闭门羹什么的,还不如平时多敬着点儿结个善缘,至少也是不要得罪。
当大家都用“物以稀为贵”的态度和眼光去尊敬那数量稀少的知识分子,滋长对方傲气也就是当然的了。
官员身上的威严自然是普通老百姓不想挑战的,而大夫身上的古怪脾气,更是常有,未必是如同武侠小说中“救一人杀一人”那样的凶残,却也不是什么容易与人相处的。
韶韵对王三叔的印象还停留在昨日那个严肃冰冷透着些不耐烦的板正面容上,猛然见到太阳下这人微带几分温和地问自己“伤好了没有”,不说受宠若惊,也有一种“原来这人不是那么不好相处”的感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若有一方态度稍微温和一些,另一方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投桃报李,也就会态度更好。
见小丫头微带赧然,王三叔顺着她的目光瞟了一眼那已经没有药汁的石臼,也知道缘故了,大方笑道:“没事,用就用了吧,都是山里头的草药,不值钱。都捣成汁水了,若是不用,也是浪费了。”
那等捣成汁水的晒干之后再做成粉末状,就是江湖上人手一瓶的伤药了,不过那种伤药经常还要加上一些别的药,制作过程还需要提纯什么的,质量一般比这种粗制滥造的好一点儿,主药却是一样的。
知道王三叔说的是客气话,韶韵笑了笑又道了一声谢,小院中的气氛一时很和谐,竟像是没有韶志那么个人一样。
韶志在旁听得不耐烦了,打断了他们的话问:“事情可都办好了?”
王三叔回来就是要说一声的,闻言忙交代了几句,客客气气地把事说了,“已经有人去林子里看了,报信儿的人刚走,已经嘱他回来的时候拉个棺材回来,明儿就能够到了。”
“行,就这么着吧,我昨天住过的那家还有地方没,我和丫头过去睡一晚上,他们家的酒不错。”韶志啧啧嘴,似在回味昨日的酒香一样,说着便要起身。
王三叔看了看走到他身边乖巧站立的小姑娘,再看看韶志,这才反应过来两人是一家的一样,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恍然,也没有留客的话,又说了明天可以过来换药便送了两人出门。
这村子里头各家相距不远,哪家的动静也瞒不了人。林子那边儿的事情,王三叔出去跑了一趟,大家都知道了,由村长领着人去林中看了看,派人留下看着,那几具尸体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置,仍然放在那里不动,等待官府的人看了再说。
韶韵殷勤地扶着韶志还好的那个胳膊,出了王三叔家,没走两步就看到陈老汉的身影,他正跟那王老爷子坐在院子里喝酒,两个老头,一张小桌,在树荫下边吃着凉菜边喝着小酒。
陈老汉年纪大,眼神儿却好,一眼瞧见了韶韵,招呼了一句:“小丫头,可是找到你爹爹了?”
“你认识?”韶志跟着回过头来,瞥了一眼陈老汉,低头问自家女儿,只看到一个黑黑的脑袋顶。
“嗯,他是送我来这儿的车夫。”说到这里,似是怕韶志以为自己乱花钱,韶韵添了一句,“用的是牛车,没花几个钱。”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