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当初抵达梧州不久,杨无端发现自己根本抽不出时间教导康桥,便请李四将康桥送至邻近的宗阳书院求学。同时附送的还有杨无端专门为他编制的一套现代科目基础教材,包括算术、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这些教材的程度都不高,仅仅是从零开始的入门。为了避免麻烦,她还进行了精心的编辑,去掉一些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证明的或者与儒家学说有明显冲突的内容。
她的意图除了培养康桥,更希望藉这套教材敲开宗阳书院,或者说儒林主流的大门。
===
邢灿身为倍受尊崇的宗阳书院山长,竟然亲自来迎她,杨无端颇有一些受宠若惊。
她倒并不是轻视自己,六品官虽然算不得什么,通判却号称“分府”,与知府的行政职权差相仿佛,都是一境之内生杀予夺的人物。但她一个梧州通判,怎么也不可能跨界把手伸到湛州的地面上来,所以邢灿给她面子,不是因为她的官衔,只因为她是杨无端。
两人边走边聊,邢灿颇有几分头巾气,杨无端投其所好,没多久便被他引为知己。
“通判请看,”邢灿偶然顿足,指向西南方向,“那便是玄妙宫了。”
杨无端抬眼望去,青枝绿叶间隐约透出一带红墙、三重檐歇山的楼阁,以她的近视,都能看清匾额上题着“司神”二字。
她微笑道:“来的时候经过一道”五洞天“门,这里又有‘司神’阁,这青城山果然是神仙居。”
邢灿侧首看着她,笑道:“依通判看来,道是什么?”
这句一听就是引子,终于要考校她的学问了。杨无端四平八稳地答道:“道法自然,自然是天生万物,所以道就是万物的规律。”
邢灿捋了捋颌下短须,不说好也不说不好,笑呵呵地又问:“通判所著算术、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可也是道?”
“学生认为,求学与求道便如由这青城山麓攀至山巅,不过是路径不同,其心如一,求的仍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杨无端笑了笑,“道法自然,可以从天得道,从地得道,从一花一叶得道。学生的微末杂学不过是管中窥豹,但既窥得一斑,也并非不能由一斑得道。”
邢灿想了想,依然不置可否,再三发问:“‘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通判如何解之?”
这段孟子的话杨无端当然是学过的,她对孟子的观感好过孔子,认为他是一位朴素的民本主义者。这段话的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学习,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越牢固,就更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用起来的时候才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时时刻刻希望自己学得更多。
杨无端想了想,也回了他一句孟子的话:“‘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
这是一个很有些小聪明的回答,邢灿问话的目的大约是觉得她所学太杂,恐非正道,所以提醒她“学习的目的在于自得”,也就是儒家常说的“修身”那一套,而非学以致用。杨无端则假模假式地回答他“学得杂不要紧,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归于简约”,便如同百川入海,正道既然是天地间最正确的一条路,那么她早晚会循着指引踏上去。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