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高太后病情危重,朝中的局势一下变得复杂紧张了起来。尽管监视徐王府的命令,是由赵煦这位皇帝亲自下达,知道的人并不多,可也瞒不过城中的有心人。
伴随着赵煦掌权后,陆续提拔忠皇派的将领跟大臣,很多人都清楚。这种政治洗牌的残酷,将会延续到赵煦彻底掌控朝堂结束。
而最终上位的大臣中,大多都是以前被高太后冷落的大臣。他们尽管对赵孝锡没什么恶感,却也谈不上什么好感。而稳固赵煦的帝位,则是这些大臣需要做的事情。
被赐封为巴蜀郡王,骑兵统领跟成都道节度使的赵孝锡,自然是需要打压的实权郡王。那怕这个时候,赵孝锡没表露过,任何不忠于皇帝的事情来。
历史有句话叫功高盖主,那怕此刻的赵孝锡还达不到那个地步。可在这些新近提拔的大臣看来,朝中唯一能威胁帝位的,就是赵孝锡一家子。
一个曾经染指过帝位的皇叔,一个手握兵权的实权郡王。无疑是赵煦掌权,拿来示威朝臣的最佳人选。而其私下结交大理,又想成为西夏驸马,更令这种担心成为可能。
以往跟赵孝锡关系不错的武勋们,这段时间也很明智选择了观望。这事关皇家大事,做为臣子没人敢去说什么是非对错,却不希望看到兄弟自相残杀的局面。
而这个时候,偏偏享受到无人敢反驳自己,这种至高无上权力的赵煦。更是觉得,如果赵孝锡真心拥戴他当皇帝,那就应该配合他实权上位的打压。
就在全城那些精通世故的王公贵族,开始关注着事态发展时。赵孝锡的突然回京,无疑让这座乌云压城的皇城,被丢进了一颗石子般,开始顿起波澜。
可不管如何,赵孝锡先前风尘仆仆,连家都顾不上回,直奔皇宫而去的样子。是所有皇城百姓都看到的,这种令人称赞的孝顺,无疑又增加了百姓对赵孝锡的好感。
老百姓们不懂什么帝王心思,他们对待一个人的评价,更多是盲目的。现在千里迢迢赶回,风尘仆仆入宫去看望皇祖母的赵孝锡,却是他们亲眼目睹过的。
在老百姓跟大臣,讨论着赵孝锡此番回城,到底会做些什么的时候。高太后的寝宫之内,气氛却显得非常压抑。甚至不少太监跟宫女,都忍不住浑身颤抖冒汗。
那怕他们拼命的想逃离这个地方,却根本不敢挪动一下腿。只能低头不语,胆战心惊的看着事态下一步发展。希望接下来的事态,不会让他们因此而送命。
望着赵煦冷峻的脸庞,赵孝锡却不怎么理会,继续安慰着这位看到他回来,精神似乎好了不少的皇祖母。而高太后对于这位皇帝孙子的到来,也只诧异了一下。
很快又道:“皮猴子,真的长大了。官家,既然你也来了,那我们祖孙三个,就好好谈一次吧!仪妃,你们都跪安退下,没哀家的旨意,擅入者斩!”
似乎又变成那个高傲的太皇太后,下达了命令之后,那些后宫嫔妃们很快退了出去。那些快吓得腿软的太监宫女,此刻也终于长松了一口气,觉得捡回了一条命。
随着那位太监总管,将寝宫的大门关上,亲自站在门口守护。那些出来的嫔妃们,此刻的心情同样压抑的很,觉得这种帝王家的纷争,轻易都会形成天下震动。
等到房间只剩下三个人,高太后依靠在赵孝锡身上,很平静的道:“官家,在你眼中,哀家到底是你什么人?你真觉得,哀家贪恋权势吗?
不要以为,在哀家病重期间,你大肆调整朝臣职务,更换禁军统兵将领,哀家就不能阻拦于你。要知道,哀家是大宋的太皇太后,国法惩罚不了你,皇族的家法呢?”
听到最近所做的事情,这位皇祖母都清楚。赵煦非但没觉得惊慌,反倒觉得异常生气。他觉得,自己身这皇帝,却还受着这位祖母的监控。
冷冰冰的道:“朕是天下之主,朝政大事是朕的份内之事。家法再大,也大不过国法吧?朕已经长大了,祖母为何始终对朕不放心呢?为何?”
面对赵煦如此冰冷的回答,确切点是质问,高太后又是一阵气急。以至于赵孝锡只能无奈劝道:“奶奶,你千万别动气,身子骨要紧。官家,少说两句吧!”
对于赵孝锡的劝和,赵煦却怒气升道:“巴蜀郡王,你是在指责朕吗?”
如此不留情面?还是恼羞成怒呢?
面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