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未素经过了千辛万苦,最终还是没找到桃花源,这很可悲,一般我们说“经历了千辛万苦”,最后都会有个柳暗花明的转折,但人生并非如此。
她只身一人行车三千公里来到罗布泊,甚至脱离了团队,结果只发现了两三朵桃花。然而徐则达和Cassie误打误撞,居然直接被“请”进了桃花源。
桃花源美好至极。它的作者陶渊明,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东晋末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田园派诗人的代表……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一章,我们先放一放谷未素和原男,放一放徐则达和Cassie,放一放干戈和他的团队,对桃花源做一个小小的科普。
接下来,摘编一段我的工作室小赵的文章——
按照我的看法,关于陶渊明的定论应该被颠覆了——其实,他跟周德东是同行,是个恐怖小说家。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作为初高中必背古诗词,人们对它耳熟能详的程度不言而喻,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到前几句话就已经自动脑补到最后一句——“后遂无问津者”了。
然而,有个词叫“细思极恐”,它说的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规律——凡事只要你细细琢磨,总能发现恐怖之处。现在我们就来“细思”一下《桃花源记》。
翻开作者陶渊明的介绍,短短两句话:擅长白描,文题省净。我个人一直认为,白描才是最能击中人心理的写作手法,有两句诗达到了极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词罗列,苍劲有力,两幅画卷已经在我们眼前展开了。大家都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某些国产悬疑电影经常大量使用血、恐怖的BGM、飞来飞去的骷髅,妄图吓到观众。效果我们也看到了,真的不如白描带给我们的震撼大。
那么,陶渊明通过白描给我们展开了怎样的恐怖画卷呢?
先说名字:《桃花源记》。
日本有“黄泉国”的传说,其中记载:父神伊邪纳岐被追到黄泉的边界,他从桃树上摘下三只桃子,等黄泉军追上来的时候,把桃子扔向了他们……桃花与黄泉有着深层的联系,中国也有桃木剑辟邪的说法。
看看这一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二字,均从阜,阜是土堆、土埂的意思,因此在古代,阡陌常常代指坟墓间的小路。关于鸡犬,民间祭祀中,公鸡血和黑狗血通常被看作辟邪之物。《捕蛇者说》中提到:“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每当有吓人的场景出现,总会闹得鸡犬不宁。我一直想问,为什么古人不说猪鸭不宁,不说大白鹅不宁,而偏偏提到鸡和犬呢?难道这两种动物真的是人类通向某种未知领域的媒介吗?
再看这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用一个词来解释——祭祖。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一个恐怖故事——旅人赶夜路,遇到一个灯火通明的村庄,村民正在狂欢,他也加入了,喝酒吃肉好不快活。最后,旅人大醉,原地而睡,天亮之后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片大规模的墓地里,口鼻里全是泥土和蛆虫……故事很烂,但设想一下,如果它发生在恬静而美好的桃花源里呢?
再看桃花源人对外面世界的态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连汉朝都不知道,更不要说魏晋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告诉渔人,不要对外人讲这里的事情。
到底是怎样的空间与时间阻隔,能让桃花源人保持“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网游《魔兽世界》中有个概念——不同服务器的两个人是无法交易的。如果你强行交易,系统会提醒你“你与该玩家不在同一个位面”。位面(PLANES)通常用来解释多元宇宙的存在,每个位面各有特性,多个位面是多种不同世界的集合,这些世界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除了很少几个连接点以外,每个位面事实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