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的北海,寒风凛冽、怒涛汹涌。由于战争的缘故,它如同二十多年前一样再度被数以万计的水雷变成了一片致命的危险水域。这些水雷形成了三个主要雷场:西南部靠近泰晤士河口和英吉利海峡雷场、丹麦半岛西侧雷场、北部雷场。最前者是英德海军处于作战需要而“共同”布设的混合雷场,自战争爆发以来在此触雷的舰船最多;第二个是德国海军由于战略防御所需布设,又称“海上西壁”;这最后一个,则是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舰队突入大西洋以及利用挪威水道运输铁矿砂而布设的,它的布设面积最大、耗用水雷量最多,在战争期间也确实炸沉了一些德国舰艇,于是,不论是德国潜艇、运输船还是水面舰艇,穿过北海北部水域时莫不小心翼翼。
阴沉沉的天幕之下,十余艘大小不一的舰船正平缓地航行在靠近挪威海岸的水面上,领头的几艘体形较小,看上去并不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船尾拖着外形奇特网状器具,功能与大马路上的清洁工相仿,而享受着高等待遇的六艘战斗舰艇拥有大小不一但形状颇为相似的飞剪状舰艏,即垂直舰艏水线上部外飘并与下部垂线圆滑过渡——在德国海军,舰艇使用的飞剪状舰艏又被称为“大西洋艏”,这个简单的名字已经充分反映出了它们的作战目的。
扫雷艇开路、驱逐舰伴航,三艘厚甲重炮的战斗舰艇排成一字纵队航行其中。领头一艘,体形之巍峨如浮动的巨大冰山,鲜红底色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海军战旗正在风中高傲地飘扬。自从斯卡帕弗洛之“彩虹”以来,这个国家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强大的战列舰,以至于从动工建造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为整个德国对海洋的精神寄托。
在经过了1515天的建造工期和整整5个月的严格训练之后,“俾斯麦”号这头德意志的海上巨兽终于出笼了,舰上配备了近2200名官兵,它安装有德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海上节拍”雷达、雷达告警仪、无线电测向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并秉承德国军舰一贯重视防护的传统,舷侧水线达320毫米厚的优质装甲,加上水密舱设计精巧周密,称得上是“不沉的海上堡垒”!
“将军,指挥部发来密电:我方侦察机一小时前在彭特兰湾(苏格兰最北部的海湾,毗邻奥尼克群岛)发现了英国本土舰队的四艘主要战舰,可以辨别出其中两艘已经下锚。估计目前只有2到3艘巡洋舰和一部分驱逐舰在冰岛与苏格兰之间的海域巡逻,而丹麦海峡中未发现舰船!”
温暖的舰内指挥室里,27岁的通讯官埃贝尔.迈尔少尉捧着电报夹向现年49岁的海军中将奥托.西里亚科斯报告了刚刚收到的密码电报,22岁的年龄差,正好也是两场战争之间相隔的岁月。1918年出生的德国人,大都度过了一个灾难般的童年,而当时在德国公海舰队服役的人,更是有着一段比噩梦还要糟糕的经历——德国海军并没有英国同行那样悠久的历史,事实上,在1900年之前德国海军还只是一支岸防海军,他们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强大的工业和威廉二世对于海洋的野心,十余年的时间,德国公海舰队拥有世界第二的吨位和令世人惊叹的生命力,残酷的日德兰大海战没有打垮它们,可那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却消失在了斯卡帕弗洛。它们中的一些自沉后又陆续被打捞起来作为废铁拆解,还有一些至今仍躺在苏格兰北部冰冷的海底。
西里亚科斯没有看电报,而是透过舷窗眺望远处。一小队灰白色的单发战斗机正自东向西从舰队前方飞过,它们隶属于派驻北欧的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奉命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为这支舰队提供空中掩护,而在赫尔曼.戈林执掌空军的时候,那些凶悍的梅赛施密特战机可从没有如此积极地为海军服务过!
“我们已经到卑尔根了吧!上校!”身材一般的海军中将像是自言自语,问题自然而然地抛给了正埋头于复杂海图中的舰长林德曼,“俾斯麦”号的首任指挥官。这位海军上校外形瘦弱,因为长着一对大招风耳而被同僚们戏称为“海象”,为人沉着稳重,深受部下爱戴——让林德曼来指挥俾斯麦号最适合不过了,因为他非常推崇铁血首相俾斯麦的话,并视之为人生座右铭:“我将为祖国流尽最后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