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十六章]
傍晚的时候,我在回宫和留在这里住这两个选择之间徘徊,比起红墙黄瓦的紫禁城,我自然更喜欢这里,因为窗外有明快的风景,也有自由的空气,何况这里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所以还没有很多的婢女和下人,不会有那种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的感觉。
只是,犹豫了一阵子,终究还是在天黑下来之后,一步三蹭的回到了宫中。
因为逸如和睿思都说,眼下京城里龙蛇混杂,公主府虽然有护卫,不过要留宿恐怕靠这些人还是不安全,总要再细细的寻些妥当而且身手好的人才能安枕。
若是从前我一定当笑话听,我是公主不假,可皇宫里还缺公主吗?早几年也许缺,不过这几年我也陆续有了几个姐妹,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何况宗室里也有不少郡主因为各种原因被加封为公主,哪里就有那么多无聊的人来行刺我,关键是行刺我对朝廷也没有什么影响,何必冒这个风险呢?不过如今我可不敢这么说了,远的不说,这次山西之行,就是前车之鉴,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对我下手打的是什么主意,不过一个不算聪明的人也知道,当活把子是不对的。
只是心里还是很希望能偶尔住在宫外,虽然逸如和睿思都说会马上帮我留意合适可用的侍卫,不过我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
回到宫中,我马上去了父皇的寝宫,这个时辰,见浚正在这里,一方面父皇要考考他一天的功课,另一方面,他已经开始随侍在父皇身边,学习如何当一个太子,乃至,如何当一个天子。
每每看到他小小的身子,站在父皇的案前不过刚刚露出头顶的冠带的样子,我总是暗自心痛他,只是,这是每一位天子的宿命,帝王之道不是一本你背了就能使用的书籍,而是一种很深邃的学问,这些年我冷眼旁观,没有揣摩出什么更深奥的东西,只大约理出了一点早就明了的头绪,就是治衡。
治衡的道理,我真的早就明白,早在我生活在遥远的未来时,我就明白,只是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父皇这些年,小心翼翼的与王振周旋,不过也是为了维持朝野内外的一种平衡,只是如今,王振权倾朝野,这种平衡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也是我今天来,要做这件事的一个原因。
“宁儿参见父皇。”进了殿,我照旧走到父皇案前,给父皇行礼。
“回来了,怎么样,新的府邸还合心意吗?”父皇放下手里的笔,怜惜的拍了拍一直站着,有些僵硬了的见浚,让我们姐弟都坐。
“谢谢父皇,一切都好得很。”我笑了,抱起见浚在怀里,挤到了父皇身边坐下。
“姐姐以后是不是都不回来了,姐姐不要我了?”见浚抬头看我,撇了撇嘴,似乎要哭了。
“姐姐还是要住在宫里的,见浚乖,不要哭呀,你可是大人了。”我笑了笑,抱紧他,当作是安慰。
“父皇差点忘了,你那边有了新宅子,人手够用吗,要不要从宫里拨些人过去?”父皇也笑了笑,才问。
“宁儿谢过父皇。”我赶紧说,要增加人手,正是我今天来,准备向父皇讨要的,正想怎么开口,父皇倒先说了。
“将来你住着,是要多派些人,再找些个好手,父皇才能安稳的睡觉。”父皇似乎是自言自语,又好像在对我说话。
“那”我趁机说:“宁儿看那里房子很宽敞,孩儿又喜欢热闹,多找些人可使得?”
“这个”父皇想了想说:“既然府邸已经按亲王的规格给你建了,也不差这几个人了,多些少些,就随你的意思吧,只是不要太张扬就是了。”
我忙点头,第二天就开始着手寻找,逸如和睿思都很快的帮我寻觅了些人,我照单全收,此外,原本宫廷中,我信任的内廷侍卫也推荐了些个江湖的好手给我,半个月之后,公主府的护卫队伍已经很有规模了,只是,这些人我还算不上十分了解,若要他们诚心的为我所用,大抵还要花费上些时日。
在我忙活自己的事情的时候,9月悄然来临,又是秋天了,落叶缤纷里,我迎来了自己的十五岁生日。
作为生日庆祝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笄礼,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天,我早早起身,一边,早有宫人设好了香案,按照规矩,冠席设于东房外,要坐东向西,还有礼席设于西阶上,坐西向东;除了这些外,行笄礼的礼服和头冠,也都有专人准备妥当,放在托盘里,用绸缎蒙着,专人托着站好。时辰一到,宫里的早到的妃嫔们就站好了,待乐起,一起奏请父皇升御坐。
我呆在屋子里等着,早前老宫人已经告诉我今天的步骤了,很繁复,我记得不过一鳞半爪的,这会也不着急,反正周围围着我的人多着呢,我可以出错,但是他们不能,所以,他们一定会从旁提醒,不急不急。
好容易等到提举官高声对父皇说:公主行笄礼!
我愉快的起身,却被一旁的老宫人压住,只能耐着性子,等着他们带我都到东房,更翻覆的程序在后面,因为不停的有人在我眼前晃动,说什么“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绵鸿,以介景福”之类的吉祥话。我思索着那天宫人教我的程序,想着是不是要回答什么的时候,又有人到我面前来,说什么“酒醴和旨,笾豆静嘉。受尔元服,兄弟具来。与国同休,降福孔皆”的话来,还不等我想清楚,已经有人递了酒过来,见左右的眼色,我知道这是喝的,忙一口饮下。
接着,捧着头冠的礼官又进来,我耐心等他说完“吉月令辰,乃申尔服,饰以威仪,淑谨尔德。眉寿永年,享受遐福,”这一长通拗口的话来,然后等着喝酒,酒喝完,顷刻,又有礼官上前整个早晨,我反复的重复着人家送来什么,我就去穿戴好,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喝酒的动作,机械得如同木偶,幸好,在我实在无聊得要睡着之前,礼官将我引到了父皇面前,礼乐一停,我跪拜谢恩,聆听礼官宣读父皇的训示,不过是“事亲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顺,恭俭谦仪。不溢不骄,毋诐毋欺。古训是式,尔其守之,”之类的话,等他念完,我再跪拜,心里想着,终于轮到我说一句话了,虽然这句话只有八个字:“儿虽不敏,敢不祗承。”
礼成后,皇后和母亲以及各宫的妃嫔都来庆祝我成年,顺便送来各种礼物,我寝宫内不多时就堆积了不少大小的礼盒,因为今年是整生日,所以礼物要比往年更厚重,殊月指挥着宫里的小宫女们,一件件的拆开,捧到我面前让我过目,再决定是放在外面还是收到库中。
我被折腾得云里雾里的,这会早歪在了床上,礼物仍旧是那些种类,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花哨和吉利,不过在我看来,也不过就是几尺高的红色珊瑚树,拳头大小的夜明珠,金丝楠木雕的小香炉,翡翠盘子白玉碗,黄澄澄沉甸甸的金项圈、金凤钗、盘龙凤的金手镯,各种丝绸绫罗,再加上各种古董和剔透的翠玉摆设,年年如此,自然,把我看睡着了也不奇怪。
“这个东西好奇怪,刻的话也奇怪,是什么人送的?”迷迷糊糊时,殊月的话惊动了我。
“什么奇怪,拿来看看。”我撑着支起眼皮,却见殊月捧了个小小的盒子过来,盒子里只有一小块玉牌,没有宫里饰物上都有的龙凤图案,只在两面的下部,细细浅浅的刻了荷花的图型,除此之外,似乎,还刻了什么字。玉牌没有打孔,体积不大,属于既不能戴在身上,也不能当做摆设的那种,难怪殊月觉得奇怪了,我却是微微一愣。
这块玉我是认得的,原本它身上并没有花纹,而且玉的材质一般,但是因为经常被人拿在手中抚摩,所以玉得了人的滋养,也渐渐的有些莹润的色彩了,我暗自叹了口气,伸手拿起来,轻轻抚摩,分辨出了玉身上刻的字迹。
[正文:第四十七章]
番外之少年睿思篇
在十一岁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一生最幸福平静的时光已经永远定格在了自己五岁之前的岁月。
五岁之前,我只是蔚州一个平凡农家的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我们和父母一起,守着两亩薄田,靠天吃饭。那时的生活非常困顿,糠菜窝头是我们姐弟们每天最期待的食物,不过,那时的日子,却过得很舒心。
村子里的邻居都和我们一样的家无余粮,即便是逢年过节,也穿不出一身没有补丁的衣裳,但是,却相处得很融洽,没有谁会瞧不起谁,谁也不必防备着谁。
从我会走路起,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早晨跟着爹娘和姐姐一起到了地头,爹娘种地,姐姐照顾我,后来有了妹妹,就是姐姐照顾我和妹妹。
我们没有玩具,从小我就跟着姐姐学爬树,爬上树可以摘野果给妹妹吃;跟着姐姐学在草丛里捉蝈蝈和蟋蟀,他们不吃粮食,拿回家可以玩上好几天
我想,如果生活可以一直这样继续下去,那么,也许,十几年以后,我也会和爹一样,做个淳朴的庄稼汉,娶一房像娘一样温柔美丽又娴熟的妻子,再生一群孩子,每天种地回来,我就端着粗瓷的海碗,在小院子中间一坐,乘着凉,看我的妻子纳鞋底,看我的孩子在我身边蹦蹦跳跳的玩耍,叫着我“爹爹、爹爹、”
然而,一切在我四岁的那年夏天,都变了。
那年夏天,很热,几个月没有下过一滴雨,村子边流淌的小溪干了,我们没了捉鱼的地方,再后来,有一个小辆小马车来到村里,带走了大我两岁的姐姐和当时只有三岁的妹妹,跟他们一起走的,还有村子里很多人家的女孩子。
那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平时充满欢笑的村子,似乎被悲伤笼罩住了,家家都有大人们压抑的哭声,到处都有女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号哭。
娘哭晕在门里,她抱着我,站在门槛内,看着姐姐和妹妹被人带走,她想追出去拉住他们,却被爹拦住了。
“就当没生养他们吧。”爹的一句话,娘就跌倒在了地上,一口红红的血吐在了我们面前。
后来我才知道,那年夏天,家乡大旱、地里颗粒无收,然而该交的税却是一个铜子也不能少,姐姐和妹妹,以及村子里许多的女孩,就是那年的税呀
娘从那天以后就再没有笑过,直到一年后,一乘好豪华的大轿子停在我家门前。
轿子里坐着的,是蔚州的一位地方官员,他送来了很多黄黄白白的东西,说是在京城做官的伯父,要接我们过去享福。
“我为什么不知道还有个伯父在京城做官?”我问娘,娘的眼圈红了红,转过头去不回答我,于是我又去问爹,爹只是摸了摸我的头,告诉我长大就会明白。
那天之后,村里人忽然都疏远了我家,原本的小伙伴也常用石子丢我,从他们口中,我第一次听见了太监这个词。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亲伯父名叫王振,原本是村子里的一个混混,因为模样好,大约十来年前,进宫做了太监,如今,他伺候的太子登基做了皇帝,而他也一下子成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去了京城是不是就有饭吃了?”准备起身的前一夜,我兴奋的问娘亲。
“傻孩子,”娘把我抱在怀里,眼泪却一双一对的落在我的肩头“你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把姐姐和妹妹找回来,找回来,知道吗?”娘说着。
我听得很奇怪,于是说“我们一起找,我们让伯父去找,一定能找到他们的。”
娘点了点头,从怀里解下一个锦袋,系在我的脖子上“好孩子,这个东西是娘的嫁妆,你要贴身戴好了,别弄丢知道吗?”我懵懂的点头,后来娘还说了很多,不过我已经朦胧的睡着了。
那是娘最后一次抱我,第二天早晨,我们怎么也找不见她和爹了,有人说他们走了,因为不想去享受荣华富贵,也有人说他们死了,因为伯父原本是娘指腹为婚的丈夫,而娘却嫁给了自己丈夫的弟弟,因为羞愧,所以无颜留在世上
京城对我来说,忽然成了一切痛苦的根源。
伯父对我极好,他在京城里有一座很大的宅子,在这座宅子里,他请最好的老师教我念书,也教我练武;他给我吃最好的东西,住最好的房子,穿最好的衣裳;后来我认了很多字,才知道,所谓锦衣玉食、华服美婢,说的也就是这样的生活,然而,我不快乐。
当一个人从一无所有到什么都有之后,才会发觉,原来,自己还是什么都没有的。
我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有快乐。
我身边的人很多,他们希望伯父能给他们权势,所以对我也阿谀奉承;我身边的人很多,他们给我金钱,任我驱使打骂,却没有人真正的了解我想要什么。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我开始玩世不恭,反正我有这样的条件,我永远眯着眼睛冷冷的瞄着周围那些丑陋的嘴脸,看他们丑态百出的人生。我以为自己完了,在自己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完了,活着,不过是为了活着才活着,没什么意义也没什么目标,我是王家这一支唯一的根苗,虽然伯父找来了很多远方的叔伯兄弟,却依然不能改变这一现实,所以,也许我活着,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十一岁那年,伯父要我进宫去,做一个小公主的侍读,我大笑,原来奴才终究只能是奴才,再怎么权势滔天,也还是要做服侍主子的工作,伯父却说我是个傻孩子,他说我是他的眼睛,替他看着后宫的一切,那又怎么样,我不还是奴才,不仅是奴才,还是奴才的一枚棋子,这就是我活着的价值,多可笑?
那天,我第一次遇见永宁,在上书房,她被人前呼后拥着进来,所有人都向她跪拜。
不过是个八岁的娃娃罢了,我冷笑,斜着眼睛不屑的扫了一眼,然后,愣住了。
她穿着明黄的小宫装,站在那里等伯父为她介绍我们,嘴角噙着可爱的笑容,露出一对浅浅的酒窝,眼睛大大圆圆的,笑起来弯弯的,眼神清澈如水波,阳光正照在她头上闪亮的小金冠上,带来让人窒息的光芒。
屋子里有很多的人,然而,却只是她才让我觉得明亮,仿佛在暗夜中穿行了太久的人,猛然见到了太阳。
伯父一走,她的笑容依旧,眼神却变了,依旧清澈,却透露出厌恶和不屑,这目光,随后也落在了我身上,我本能的想要后退,却终于还是没动,迎着她的目光,做出了一个表示我对她也不屑于顾的神情,是的,这是我保护自己的方法,但是却不能阻挡我对阳光的渴望。
永宁是个活泼的孩子,和我过去认识的女孩子都不同,她淘气,淘气的花样永远翻新,在人前,她却永远是个端庄的孩子,很懂事,很聪明。她喜欢捉弄我,喜欢闯下祸事后往我身上一推了事,我知道,她不是讨厌我,她只是讨厌我的身份,一个太监的侄子,一个下等人,但是,我却莫名的就是喜欢她,哪怕她有一次让我从树上掉下来摔破了头,那怕是她让我无数次挨师傅的戒尺
我喜欢她的原因很简单,除了她的存在照亮了我灰暗的生活外,还有就是她的善良,即便是对讨厌如斯的我,她也是那样的善良。
每天下午练完功后,我习惯了在一个小角落里午睡,这是一个属于我的角落,在永宁寝宫花园中的一棵树上,我缩成一团,睡觉。
每次睡醒时,身上总会多一层薄薄的小被,我不知道是谁帮我盖上的,直到一次,我故意装睡,偷眼瞧见永宁悄悄爬上树。
那天我故意在树上动了一下,吓得她飞快的爬了下去,因为速度太快,她下去的时候在树下滑了一跤,扭伤了脚。结果,在她卧床修养的那些日子里,再没有人来为我盖被子。
我于是知道,她并不是像她表现得那样讨厌我,也许她真是只讨厌我的身份,只是她不知道,这个身份原本我也是讨厌的,如今却要感谢他,没有他,我怎么能来到永宁的身边呢?哪怕只能这样,一辈子凝望她的背影,我也甘之如饴。
[正文:第四十八章]
“你不懂?殊月,你不是第一天跟着我了,你该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底限的。”我笑笑,坐正身子。殊月跟了我很多年了,这些年里,她为我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她也熟悉跟了解我很多的喜恶,只是,有时候,太过熟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奴婢不明白公主在说什么,如果真是奴婢做错了,还请公主责罚。”殊月跪在地上,头紧紧的贴着地面,一旁站着的宫女发觉情况不对,也立时都跪了下来。
“你既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又何必跪着不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