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有眼不识金镶玉散伙甩卖元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工资都全数交给老婆,花一点要一点,所以眼下机会来了也只有干看着。

    郑天友先后找了所有他能说上话的人,都因为他开价过高,梅瓶和字画都在手里窝着。不得已,他又把东西送到金岳武家。并且对金岳武说,看起来咱这拨东西确实买高了,要压手里了。当金岳武问清了他的卖价时,差点没背过气去。他对郑天友没好气道:"你喊的价也太高了!我们得贴着谱要价,因为有行情管着,哪能一口吃个胖子?"

    郑天友嘿嘿一笑道:"那你看着卖吧。不过,成交的时候我得在场。"

    金岳武道:"当然。"心说,我料定你会这样。

    金岳武把东西撂在家里,就东奔西走找客户,他丝毫没留意最近老婆在干什么。倒腾古玩的人各家有各家的情况,老婆也各不相同。

    金岳武的老婆叫沈蔚,原来是棉纺厂的挡车工。自从生完孩子,身体就一直不好,长期歇病假,企业一分钱不给。孩子越长越大,不那么累人了,她的身体也渐渐好转。她感觉车间里每天那八个小时她现在能盯了,就找到厂领导。谁知此时全国纺织业大换血,淘汰老机器,引进新设备,人员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沈蔚的厂子是动得比较晚的,可是,改革、下岗这一天终于还是来到了。厂领导动员她买断。她看到老公金岳武倒腾古玩已经上路,家里好歹也比过去有了起色,便下决心办了"买断工龄",拿了几万块钱回家,从此与企业一刀两断。领导和她谈话时说,这不叫"买断",叫"解除劳动合同"。她莞尔一笑,心说有什么区别呢?虽说这些年她歇病假企业并不给她钱,可总好像还有个什么依靠。所以,一走出棉纺厂,沈蔚突然像没了娘的孩儿一样,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儿往下掉,心里一下子冷到底了。

    沈蔚的父亲是个画家,但不幸早逝。沈蔚没沾上父亲的什么光,却遗传了喜欢艺术的细胞。她自幼学画,高中毕业的时候还考过美术学院,虽然没考上,但热爱艺术的一颗心却始终没有泯灭。在纺织厂淹没了这些年以后,见到金岳武往家里拿的都是艺术品——尽管那些东西不一定品位都高,却把她对艺术的兴趣重新勾了起来。她问过金岳武:"你整天倒腾古玩,怎么不先读读书呢?"金岳武道:"古玩行的事,老娘们儿家别瞎掺和!"可是沈蔚心里明镜似的,金岳武那么瞎买瞎卖根本不行,古玩行是艺术和商业搅在一起的,里面的水很深。

    沈蔚走进了书店,书太贵,她把口袋里的票子都捏热了,也没舍得买。她得当家过日子。可她必须先把自己弄明白,然后给金岳武一个当头棒喝。于是,她和巴兰一样,也走向马路边的书摊,也买了一本盗版的古玩收藏手册。她没翻几页,立即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了。因为这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正适合沈蔚这种类型的读者。回到家她便开始苦读。可是,有的地方她弄不明白。这怎么办?作者是柳三羊没错,可是到哪儿找他呢?如果能够亲自听听他的讲解该多好!

    人世间真是无巧不成书,也是世界本来不大。何况区区一个威州。一天上午,金岳武从市场领来个买古玩的来家里看字画。这个人看起来四十来岁,身材匀称,面目文静,穿着朴素,有几分学者风度。

    金岳武首先开口道:"字画之所以不愿意拿到市场去卖,是因为没地方张挂,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这种软片子准得损坏。所以,只能把买主领家里来看画。这几幅都是刚从户里收上来的,您要喜欢就全拿走,价钱好说。边说边打开柜门取出三幅轴画。"

    "好吧!我先看看东西再说。"买主遂将轴画一一打开,仔细审视。最后,只选中一幅山水立轴,便问价。

    金岳武道:"我原打算让您一块儿都买走,可才挑了一幅。这样吧,就给五百块钱。"

    买主说:"这幅画原本值四五百,可是它的品相不太好,又是后揭裱的,你没看这残缺的地方还有修补的痕迹吗?我就给三百块钱,一张残画不算少了!"

    金岳武道:"这毛病您要不说,我还真看不出来。既是这样,您就再加五十,咱立马成交。"

    买主道:"好吧,就依你。"便付钱。然后拿起画就要走。

    这时,一直在旁边看着的沈蔚说话了:"这位先生先别走,我想问问您,为什么那两幅品相好的画您不要,而偏偏看中了这幅有毛病后揭裱的画呢?"

    金岳武也觉得迷惑不解,忙附和说:"没错,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这里面有什么门道?"

    买主思忖片刻,又看看手表,就坐下了:"好吧,那我就简单跟你们说两句。买画的人都知道,买字画通常首选原装原裱品相好的,但前提必须是名家作品,要不怎么叫名人字画呢?这幅山水画虽然品相较差,可却是林纾的佳作。说起林纾有些人可能不熟悉,但一提林琴南,在知识界就大名鼎鼎。他是光绪年间的举人,通诗词,善书画,更以翻译外国名家小说称誉于世,可说是把外国文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位翻译家。而林琴南就是林纾。他的这幅山水画既有文徵明的灵秀之风,又有石涛的浑厚之趣。尽管这幅画在民国时期揭裱过,可你们想想看,如果不是名家力作,谁会花这么大精力去揭裱修补它呢?"

    夫妻俩听了一如醍醐灌顶,通体透亮,不觉连连点头。金岳武道:"听说您是咱威州赏玩杂志的编辑,难怪有这么大学问呢,以后还真得向您多请教!"

    沈蔚怕买主立马告辞,急忙插话说:"能不能再耽误您点时间,把这两幅画再给我们说说?"

    买主说:"这两幅画虽说名头不小,只可惜是赝品。你们看,郑板桥这幅竹子,先甭看画,但看这题画诗的字体就明显不对。郑板桥的书法是隶、楷参半,他自称六分半书。而这幅画的字体,可说是四不像,根本就没有郑板桥那种桀骜不驯的犟气。"

    金岳武道:"您要不这么点拨,我们还难辨真伪;那么,您再看看这幅呢?"

    买主说:"这幅花鸟绢画是徐青藤的款识。徐青藤是明代著名画家,那么这幅绢画肯定是用明代当时的丝绢画的。明代的画绢竖丝是单丝,横丝是双丝。而这幅画的画绢,则横竖都是细双丝,那就可以断定,这是明代以后的画绢。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这幅画是赝品。鉴定字画,一是看时代风格,比如画纸、画绢、印泥、装裱等,不同时代有不同风格;二是看个人风格,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三是看款识、印章和印泥。不少伪作就是在题款、印章和印泥上露了马脚。鉴别古玩字画的真伪,只要发现一处有假,那就可以断定,一处假处处假!"

    沈蔚越听越入神,越听越觉得古玩收藏手记里也是这么说的。便不禁问道:"我看您简直是把古玩收藏手记这本书吃透了!您所说的和书里讲的如出一辙,只是您用实物对照着说,我听得更明白。"

    买主微微一笑,说:"不怕大姐见笑,这本书就是我写的。"

    此言一出,沈蔚立即为之一振。啊!原来如此!她瞪大了眼睛,兴奋异常:"敢情您就是柳三羊老师?过去只读其书未谋其人,今日有幸和您相识,真是物有缘人也有缘!以后我还希望向您请教,能留个电话吗?"金岳武忙说:"对对,请您务必留个电话!以后再来了好东西也好及时和您联系。"

    柳三羊把电话写在纸上,便告辞了。

    自从有了柳三羊的电话,沈蔚便隔三差五向他请教古玩知识,在交往中两个人很谈得来。而且彼此互有好感。

    金岳武自打长春回来以后,他一直闷闷不乐,还时常愣神打蔫儿。以往,只要他从外地买来东西,总是边欣赏边哼着小曲,眉开眼笑喜形于色,晚上还要抱着沈蔚折腾。而这次他回来后却一反常态,不仅白天总是气哼哼的,晚上睡觉也给沈蔚一个后背。半个月过去,仍然如此。沈蔚问:"岳武,你最近怎么了?怎么无精打采的?"

    金岳武哼了一声不说话。沈蔚就有些急,说:"是不是这次东西买打眼了?要不怎么一进家门就黑着脸像丧门星似的?东西买回来的也挺多,又是梅瓶又是字画,为什么还这么别扭呢?"

    金岳武忍无可忍,终于发泄出来:"还不是因为郑天友那个浑蛋!这次我们俩合伙去长春买东西,他硬说我和舅舅联手骗他钱,你说这小子可恶不可恶?他现在想立马把东西卖了,把钱拿回去,可他自己又卖不出去,所以拿到咱家。我跟他打交道真是腻透了,恨不得立马把东西踹出去,赶紧把钱还给他,以后再也不跟他共事了!"

    沈蔚说:"郑天友过去跟你是同事这不错,可是他一沾钱就六亲不认,对这号人咱必须心里有数。可话又说回来了,卖古玩字画不同于卖吃的用的,你越心急越卖不上价。最好别卖给贩子,他还想拿你的东西赚钱呢,能给得上你价吗?还是想办法卖给收藏的人。"

    金岳武道:"这两天我也在琢磨这事,可真正既懂行又有钱的买主实在是太难找了!"沈蔚道:"别着急,等等看。"

    没过几天,金岳武真碰上一个想买梅瓶的人。这是个衣冠楚楚,有一半话听不懂的南方人,当时这个南方人去逛文渊阁,问巴兰:"老板,你手里有没有像样的梅瓶?"巴兰说:"你怎么专买梅瓶呢?别的东西不买吗?"这个南方人说:"我现在正在集梅瓶。"当时恰巧金岳武正在店里,听到后见巴兰说没有,便说:"我手里有梅瓶,你想不想跟我看看去?"南方人问:"是青花的吗?"

    金岳武道:"还真巧了,就是青花的。"南方人说:"那好,我现在就跟你去看看。"金岳武一听立即喜上眉梢,一分钟也没耽误,赶紧给郑天友打电话。如果不叫郑天友,即使你卖个高价,也指不定他会说出什么话来。于是,三个人就一起来到金岳武家。

    金岳武指着梅瓶介绍说:"这个梅瓶是刚从东北一个前伪满总理的后人家里收上来的,没准还是官窑呢!你看这器型,你看这青花,你再看这件头,哪儿都好,但我也不瞒你,美中不足的是在青花的积釉处有些小麻点,不过不仔细看绝对看不出来,可能是烧窑时温度太高,但不影响整体品相。怎么样,我实在不实在?连这么点瑕疵我都如实相告。"

    这个南方人面无表情,只是平淡地说:"你开价吧。"

    金岳武感觉对方还挺痛快,便说:"我也不多要,你就给三万二吧。因为这是两个人合伙买来的,这价钱是进价,主要为了赶快倒本好分账。"

    南方人道:"三万二太高了。刚才你说的这点毛病,我早就看出来了,既然你这么实在,我也不少给钱,两万八,怎么样?不行我就走人。"

    郑天友一听忙喊:"别介,咱好好商量!"金岳武也直挠头皮。虽然这是迄今给价最高的一个买主,可仍然不够本钱,若还绷着不卖,又怕把他绷跑了。于是就进一步推荐,想通过讲解,让对方认账:

    "你再仔细瞧瞧,这可是过去伪满总理家里的摆设,每到冬天便插上一束梅花,摆在条案上,品茶待客,闻着花香,那叫讲究!再说,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是大哥,所以自古以来只有梅瓶,没有兰、竹、菊的瓶。你既然敢给价,说明你懂行,干脆你再加点价,只要不赔钱,这东西就归你。"

    南方人却说:"我只能给两万八。不少了。"

    郑天友和金岳武面面相觑。费了半天口舌,这人汤水不进!

    此时一直站在旁边的沈蔚说话了:"我看你们两人说得都不对。青花的积釉处出现不规则的小凹痕斑,绝不是什么毛病,而是因为青花釉里含有某种微量杂质,烧出来的青花瓷才出现结晶斑。而这种结晶斑在明清的青花瓷上是根本见不到的,由此可见,这件梅瓶的年份,要比明清两代都早。另外,梅瓶根本不是插梅花的摆设,而是古代的一种酒具。"

    郑天友吃惊地张大嘴看着沈蔚,他只知道沈蔚是个病病歪歪的老病号,长期不上班,然后干脆买断了在家待着,什么时候也钻研起古玩了?而金岳武却在一边气坏了。他认为这不仅是在外人面前栽他,更要紧的是沈蔚出此狂言,准把买主给气跑了。于是,他气急败坏地说:"你一个老娘们儿家,跟着瞎搅和什么?你要是真懂,还要我们这些老爷们儿干什么?"然后满脸赔笑地对买主说:"你千万别介意,我老婆就是一张婆婆嘴,纯粹是瞎打岔。咱还继续刚才的话题!"

    谁知,这个南方人把沈蔚上下打量一番,说:"这位大姐说得没错,我服,看起来是行家。既然你满腹经纶,眼力这么好,怎么不教教你老公?就冲你刚才对梅瓶的几句鉴定,我再加两千。卖不卖,你们考虑一下。"

    金岳武脸色顿时一红一白的,表情非常难看,便看郑天友。郑天友道:"看得出来,这位哥们儿确实是个买家,我们愿意货卖识家,岳武,就这么定吧。"

    这个梅瓶以3万块钱成交了。买主临走留下一张名片,说:"只要你们手里有梅瓶,一定叫我,我准来。"说完就把梅瓶包起来抱着,打的走了。郑天友接过名片看了一眼,骂了一句:"这个南蛮子真不是东西!"金岳武急忙拿过名片细看,见上面写着"香港谷雨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商谷雨"。便也骂了一句:"操!装穷装得真像!"郑天友和金岳武无不感觉十分失落,原指望这梅瓶能多卖点钱,跑一趟长春也算没白跑,结果才赚两千。幸亏沈蔚掺和进来,否则连这两千也赚不了!郑天友分了一半钱,悻悻然走了。

    而郑天友一走,金岳武立即抱住沈蔚,又是啃又是摸,还要扒沈蔚的衣服。沈蔚一把推开金岳武道:"大白天你想干什么?"

    金岳武异常兴奋地说:"真没想到,我老婆一言九鼎,竟然三言两语就多卖两千块钱。我问你,这些行话是跟谁学的?为什么事先不跟我说说,让我多栽面儿?"

    沈蔚道:"你这人真没劲,多卖两千块钱就拿我当回事了,你不是一直不让我瞎掺和吗?"

    金岳武道:"你虽然当着外人栽我,我过后也不恨你,反而一琢磨就更爱你了。不过我挺纳闷,你说的那些行话连我都不懂,却把那个港商说服了,你究竟跟谁学的?"

    沈蔚一声长叹,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扔在金岳武面前,就是那本古玩收藏手记。然后说:"当然了,光靠读书还不够,还得有实物对照着反复领会,这个大梅瓶天天在家里摆着,不正是我的教具吗?可是话说回来,专业书是非读不可的,这话我说了一火车,你从来不听!"

    金岳武道:"我这岁数还读什么书?读了也记不住。自古以来就男主外女主内,以后咱俩分工合作,我跑货源你卖货,怎么样?"沈蔚说:"试试看吧。"不觉又是一声长叹。这种男人怎么能有长进呢?沈蔚抄起电话给柳三羊打过去。

    "柳老师,那个梅瓶卖了,3万。"

    那边柳三羊一听就喊起来:"啊?怎么卖这么低?!再加两个零也值啊!这么好的东西干吗这么着急甩呢?"

    沈蔚的大脑"轰"的一声响,啊,是这样!自己还是太嫩啊!她的五脏六腑蓦然间被掏空了一样。她一声不响放下电话。

    柳三羊在那边追问:"怎么回事,你怎么把电话撂了?"

    沈蔚不想再听柳三羊絮叨。卖漏了就是卖漏了,怨谁呢?

    此时金岳武问:"你给谁打电话?"

    沈蔚道:"心里烦,甭问!"

    这就惹事了。别看金岳武外表大大咧咧,对买卖古玩懵懵懂懂,却是个心里放不下事的人,有时那心比针尖还细。他不相信沈蔚只读了一本书就敢给梅瓶鉴定,他感觉沈蔚身后必定有高人指点。俗话说,一个成功女人身后,一定有一群男人在支持。说不定沈蔚就在外面有人了。要不然她总往外跑呢。这么一想,问题就复杂了。于是,趁沈蔚一次不在家,金岳武立即拿着那本书来到文渊阁,他问巴兰:"巴老板,就凭读这本书,能鉴定古玩吗?"

    巴兰说:"这本书确实能让你长知识,如果再有老师面对面指导,尤其再对照实物反复领会,加上多听多看,一般都能鉴定古玩。否则光看书而脱离实际,就变成纸上谈兵了。"金岳武挠着头皮道:"我老婆找过你吗?"

    巴兰也认识沈蔚,知道沈蔚是个下岗女工,天天在家伺候大人孩子,是个挺守本分的人,就说:"没有啊,怎么,沈蔚也钻研起古玩了?也想出来闯江湖了?"金岳武道:"她最近经常往外跑,而且突然间就变得有眼力,会看古玩了!"巴兰一听便想逗逗金岳武,她煞有介事地说:"沈蔚肯定是不想在家伺候你了,你可得把她看住了,别到时候来个良禽择木而栖,现如今咱威州离婚率正节节攀升!"

    这其实是开玩笑,而金岳武真听进去了。而且他立马认定沈蔚外面有人了,越想越是这么回事。晚上,他睡不着觉,就把身边倒腾古玩的熟人整个过了一遍电影,又都不像。他蓦然间想起沈蔚在电话里叫"柳老师"。没错了,定是那个柳三羊!金岳武急忙再次来到文渊阁问巴兰:"巴老板,你认识柳三羊吗?"

    巴兰早就忘了前几天开玩笑的事,便回答:"认识,是个很不错的朋友。"

    "他是哪个单位的?听说是个编辑?"

    "咱威州赏玩杂志社的编辑。"

    "我找他去!"

    "怎么,你也钻研古玩理论了?"

    金岳武来不及回答,转身就走了。边走边说,我金岳武闯荡江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打我老婆的主意,我可不是吃干饭的!

    就在金岳武准备拷问沈蔚,并去找柳三羊理论的时候,郑天友失魂落魄地来找金岳武。一见面就说:"坏了,哥们儿,贾有道出事了!"

    "啊?怎么回事?"

    金岳武急忙让郑天友坐下,给他点上一支烟。郑天友咳了一声道:"前几天贾有道卖一件青铜器和几件古陶瓷,没想,这买主是走私犯,结果人和东西都让海关给扣了,并咬出提供货源的贾有道。现在贾有道已被警方拘留。听说凡是买过他东西的人,都有走私嫌疑,要让他领着挨家去查,我家里那个大瓷缸就转移到别处了,咱俩从东北买来的那些字画没卖出去的也赶紧转移吧!"

    金岳武道:"一码是一码,海关和警察也不能瞎抄乱卷不是?我舅舅就是证人,怕什么?"而且他灵机一动,与其到处转移,何不找个明白人赶紧卖出去呢?而那个柳三羊不是懂古玩吗?天赐良机,何不把剩下的东西卖给他,借机摸摸这个人的底呢?于是,他问郑天友:"你知道咱威州赏玩杂志社有个柳三羊吗?"

    郑天友道:"知道,我在贾有道家见过,那人有点学问,就是好夸夸其谈、好显示自己。"他对柳三羊没有好感,但也承认柳三羊有学问。这就更是钩了金岳武腮帮子,他是非见柳三羊不可了。

    "哥们儿,劳你驾,把那个柳编辑找来行吗?"

    "我才不管呢,我腻歪他!再说上次是贾有道叫来的,我根本没有姓柳的电话。"

    "咱不是为了卖字画吗?捐弃前嫌,你往赏玩杂志社去一趟!"

    "我不去,要去你去!"

    这时沈蔚从里屋走出来了,说:"前些日子柳老师来咱们家买画,不是把电话给留下了吗?怎么你忘了?要不我给他打电话?"

    金岳武顿时就火顶脑门子了。哈,终于按捺不住,露馅了!但他不想在郑天友面前和老婆开闹,让郑天友这种人见笑。于是便说:"哦,想起来了,赶快把电话给我,我自己打吧!"

    感觉自己有可能被别人戴了绿帽子,可还得对人家和颜悦色,这最让人窝火,谁让自己有求于人要急着卖字画呢!

    那天,柳三羊恰巧手里有钱,干脆利索地就把金岳武家里尚未出手的字画买下来了。当时沈蔚借机向柳三羊请教问题,柳三羊仍旧是有问必答,并且掰开揉碎地把话说得通俗易懂。而且没成想柳三羊竟然特别关心那个梅瓶,说怎么就仨瓜俩枣打发出去了呢?那可是可遇难求的好东西啊!

    金岳武对梅瓶卖漏了倒不心疼,他只顾察言观色,在柳三羊和沈蔚脸上看来看去,快把眼珠子瞪出来了,想看出点什么,怎奈沈蔚与柳三羊相处落落大方,丝毫没有他想象的那种眉来眼去的迹象,暗想也许自己胡思乱想冤枉了老婆,便把心里的火气压下了,他要等机会再考验老婆。

    转眼几年过去,金岳武始终没抓到什么把柄,但他一刻也没放松对老婆的猜疑,因为老婆现在翅膀越来越硬,过去晚上的事是必修功课,而现在,沈蔚说拒绝就拒绝,根本没商量。自己还像个大老爷们儿吗?金岳武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这口气非出不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